首页 通知公告 政策文件 县直动态 通报简报 乡镇动态 学习交流 初心故事
首页 > 不忘初心 > 初心故事
 初心故事

大别山女游击队员的烽火岁月

点击数:   发布时间:2019-08-19 15:19:51

两间毫不起眼的铁皮房、两块四季常青的的菜园,是宿松县破凉镇五谷村燕屋组居民翟杏梅老人常年活动的“圈子”。50多年来,一直生活在这里的她,对这种“墨守成规”的农家生活早已习以为常了。但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,13岁时就加入了革命队伍,参加过渡江战役、太原战役。如今,年过八旬的她,成为大别山游击队唯一幸存的女队员。
 

  吃“观音土”坚持游击斗争
 

1934年5月,翟杏梅出生在太湖县新仓镇,6岁时父母都病故,之后由叔叔婶婶来抚养她。1947年2月,时年13岁的翟杏梅,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,在一个女老乡的介绍下,秘密加入驻扎在大别山区的皖西人民自卫军。
 

皖西人民自卫军是我党为反国民党军围剿,在大别山区成立的一支游击队伍,在潜山、太湖、岳西、舒城、霍山和湖北英山等地开展游击活动。期间,国民党军队为剿灭游击队,派重兵驻扎在潜山、太湖、岳西、舒城、霍山和湖北英山等一带,当地百姓生活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。
 

据翟杏梅回忆,游击队共100多号人,仅3名女性;30岁以上的战士比较多,她队伍中年龄最小的;队里设有党支部,当时党员只有四人;队里只有一挺机枪,步枪不多;每次队里开展行动,都是党员冲在最前面。根据地是设在位于太湖县弥陀镇附近的山上。
 

为躲避围剿,翟杏梅和战友们经常夜行军,打一仗换一地,在深山里与敌人周旋。晚上行军,战士们从不点火把,摸黑爬山涉水,防止被敌人发现。
 

那时,国民党为了消灭活跃在大别山的游击队,使出了封山围剿的阴险招数,不准老百姓接近和帮助游击队,企图以此断绝游击队的粮食、衣物和药品,使游击队病死、饿死、冻死在山上,斗争环境变得异常残酷。为了生存,战士们靠挖野菜充饥;野菜吃完了,就刨地上的“观音土”吃。1947年冬天,战士们整整吃了一个月的“观音土”,但没有一个人当逃兵。
 

期间,游击队并没闲着,他们采取晚上突袭的斗争策略,铲除欺压百姓的恶霸和收缴粮食。参加除恶霸的“第一仗”,翟杏梅仍记忆犹新。
 

绰号叫辛老四、辛老五的两兄弟,是太湖弥陀镇一带的最大恶霸,家里养了几百个家丁,兄弟俩恶贯满盈,老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,敢怒不敢言。游击队得知后,决定除掉这两个危害一方的恶霸。1947年3月,游击队选择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,当时只有13岁的翟杏梅,跟着战友偷偷摸进辛老四、辛老五在弥陀镇集市的老巢。没等那些熟睡的家丁反应过来,他们即被游击队用刀砍石砸送进阎王殿,一些发现游击队的家丁保命要紧,丢下枪支玩命地逃窜。她和一名女战友还将辛老四的老婆擒获,辛老四、辛老五当场被击毙。
 

战斗结束后,翟杏梅又和战友们一起肩挑背扛,将缴获的粮食、枪支等战利品,扛进十几公里外的营地。那一仗,打得非常漂亮,对方伤亡过半,而靠用长矛、石头、柴刀作战的100多个游击队员,只有三四个负了伤。
 

  冒着炮火到阵地救伤员
 

“我和去世的丈夫燕登高,以前根本不认识,我太湖县人,他是宿松县人,是参加游击队后才相识并走到一起的……”翟杏梅加入游击队后,队里领导考虑到她年龄小,加之是女性,安排她从事后勤工作,协助军医燕登高救治伤员。燕登高比翟杏梅年长5岁,于1947年3月加入游击队。后来,她和燕登高经过战火的洗礼成为军营伉俪。
 

翟杏梅回忆,燕登高曾向她提起过加入游击队时的经历,当时,他父亲担心他被国民党军抓壮丁抓去了,便四处托人打听游击队下落。后来,从宿松县偷偷把他送到太湖县参加游击队。游击队看到他有点文化,安排他跟随队里军医学医术。1947年年底,他正式担任队里军医,翟杏梅被安排为护士。生活中,燕登高把她当妹妹看待,处处照顾她,久而久之,两人产生了爱慕之意。
 

由于国民党军队的长期封山围剿,游击队陷入缺医少药的困境,许多伤病员因得不到有效救治,大多在伤口糜烂中活活地痛死。担任护士的翟杏梅,是急在手上,疼在心里。有的伤员身上被炮弹炸烂了,她将伤口清洗干净后,找不到纱布包扎,就找来旧报纸将伤口裹住,防止感染;看到有的伤员被伤痛折磨的痛苦不堪,她就站在伤员们中间,跳舞给他们看,唱歌给他们听,还帮他们抚摸伤处,转移他们的注意力,让他们忘掉伤痛。
 

1949年3月,太湖县城解放,翟杏梅和燕登高所在游击队,全部被整编到驻扎在安庆市的解放军部队,两人被安排在后勤处医疗队。4月初,两人随部队参加了渡江战役,从安庆强渡长江到芜湖。期间,她不顾从江面上飞来的密集子弹,从船头跑到船尾,给受伤的战友包扎伤口。所在连队夺取胜利后,部队又将她和丈夫抽调到山西,参加太原战役,担负救治伤员任务。
 

位于晋中盆地的太原,是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。70年前,持续时间长达六个月之久的太原战役,就是在这里爆发的。4月中旬,翟杏梅和丈夫跟随增援部队赶到那里时,太原城垣内外,到处都是废墟,尸横遍野,炮声连绵不断。
 

在傍晚发起的一次冲锋中,战斗非常惨烈,突击队战士一个个倒在敌人的枪口之下。救治伤员要紧。紧跟在队友身后的翟杏梅,冒着从敌军暗堡里喷射出来的子弹,一次又次地摸进阵地,从横七竖八的尸体中寻找我军伤员,然后将伤员一个又一个地从阵地上背回来救治。
 

“如今,那场战役虽成为历史,但解放太原我军伤亡的四万五千多名战士和支前民工,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们。”1949年4月24日凌晨,我军攻城部队用1300余门火炮对城垣发起总攻。经过连续10小时的激战,将太原城守军全部歼灭,太原战役到此结束。回忆起参加太原战役的经历,翟杏梅的话语变得沉重起来。
 

  放弃“铁饭碗”回乡当农民
 

1951年年底,经历战火考验的翟杏梅、燕登高终于走到了一起。1952年1月,两人从部队复员,被安置到安庆市肉联厂。
 

安庆市距离宿松县一百多公里,当时交通交通非常落后,回一趟家光路上要三四天。考虑到家中年迈的父母离不开自己,燕登高不得不向组织提出调动申请。年底,翟杏梅随丈夫一起调回宿松县纺织厂。
 

随着大儿子的出生,两人感觉到靠供应的粮票越来越不够一家人吃,一个月下来,时常饿肚子。
 

上世纪六十年初,翟杏梅与燕登高商量后,决定放弃“铁饭碗”,回老家破凉镇五谷村务农。
 

回乡后,大队干部看到燕登高在部队当过军医,将他安排到大队医疗室做“赤脚” 医生,翟杏梅被安排到生产队种地。
 

婚后,翟杏梅、燕登高育有6儿1女。在她和丈夫的影响下,她的大儿子、四儿子也都选择参军报效国家的国防事业。
 

复员回到地方50多年来,翟杏梅和丈夫从不因为家里穷,向国家提要求,向地方政府伸手要钱。2008年燕登高患病去世。
 

别看她现在85岁高龄了,还患有脑梗塞,但她干活仍十分利索,洗衣、烧饭、种地……样样都能干。她在自己住的两间铁皮房子旁边,开垦了两块菜地,平常吃的蔬菜都是她种的。
 

翟杏梅说只要自己能动弹,她就不想拖累国家,拖累儿女;她能够活到现在,就非常知足了。
 

“轻风牵衣袖,一步一回头;山山岭岭唤我回,一石一草把我留;啊,再看一眼大别山……”这首《再见了,大别山》写出大别山革命先辈对大别山的依依不舍。70多年来,翟杏梅始终没有忘记参加大别山游击队的那段光荣历史,大别山上的战斗号角仿佛时常响彻在她耳畔。(宿松县公安局刑侦大队 孙春旺)




上一篇:扶贫路上的“气象专家”——记宿松县长铺镇气象信息员胡水宏

下一篇:一个社区女支书的拥军情怀——宿松县孚玉镇民西社区党总支书记夏翠蓉倾心“双拥”纪实